你的浏览器还没开启 Javascript 功能!

阶段二实战(一):YOLO模型的首次训练与声呐数据挑战

研讨主题:点亮智能体的“眼睛”——YOLO模型启动

根据之前的规划,我们正式进入模型训练阶段。第一步是构建智能体的感知系统,即利用 YOLO 模型对海洋环境中的目标进行实时识别。


1. 实验环境与资源配置

0-1先生 的指导下,我们搭建了本次实验的软硬件环境:

  • 硬件加速:使用一块高性能 NVIDIA RTX 4090 GPU 进行加速训练。
  • 深度学习框架:选用 PyTorch 框架,其生态和灵活性便于我们对模型进行修改和调试。
  • 模型选型:基于效率和部署考虑,我们选择 YOLOv8-n (Nano) 作为基准模型。Nano版本体积小、计算量低,非常适合未来的边缘设备部署测试。
  • 初始数据集:使用我们辛苦收集的第一批 声呐图像 数据集(约 3000 张已标注图像)。

2. YOLOv8 训练配置细节

我们的目标是让 YOLOv8 学会识别声呐图像中的两类目标:Fish_School (鱼群)Seabed_Obstacle (海底障碍物)

配置项 值/策略 目的与说明
预训练权重 COCO 预训练权重 利用在大规模自然图像上的通用特征学习能力,加速模型收敛(迁移学习)。
Batch Size 16 或 32 根据 GPU 显存限制调整,确保训练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。
Epochs 100 初始轮次设置,用于观察模型的学习速度和过拟合趋势。
优化器 (Optimizer) AdamW 结合了 Adam 的高效和 L2 正则化的优势,能更好地处理深度网络的权重衰减。
学习率 (Learning Rate) 初始 $10^{-4}$ 采用 Cosine Annealing 策略进行动态调整,保障训练后期的精细优化。

3. 首要挑战:声呐数据的特性处理

模型启动训练后,我们立刻遇到了第一个巨大的挑战:声呐图像的独特性

挑战分析:

  1. 极低的信噪比 (SNR):声呐图像本质上是回波强度图,图像模糊,鱼群目标与背景杂波的界限不清晰。模型难以像处理自然图像一样,快速提取出清晰的边缘和纹理特征。
  2. 尺度差异巨大:声呐在不同水深和距离下,同一鱼群在图像上的像素大小差异巨大。远处的鱼群可能只占几个像素点(小目标问题)。
  3. 颜色信息缺失:声呐图像通常是单通道的灰度图(或伪彩色图),YOLO 默认处理三通道 RGB 图像,通道信息不匹配。

0-1先生的解决方案与调试思路:

“解决声呐图像的挑战,不能只依赖默认配置。我们需要从数据和模型结构两方面进行定制化调整。”

  1. 数据预处理强化

    • 直方图均衡化:对声呐图像进行预处理,增强图像的对比度,帮助模型区分目标与背景。
    • 通道处理:将单通道声呐图复制三份作为输入,适配 YOLOv8 模型的输入要求,同时保证模型能够利用预训练权重。
  2. 模型架构轻微定制(FPN增强)

    • 我们计划着重检查 YOLOv8 中的 特征金字塔网络 (FPN) 部分。FPN 负责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。针对声呐中的小目标问题,我们可能需要增加一个更精细的特征层(例如 P2 或 P3),专门负责捕获极小目标的特征,以提升检测召回率。

阶段总结:

首次实验虽然遭遇了声呐数据带来的挑战,但也为我们指明了优化方向。我们正在应用 0-1先生 提供的预处理和模型定制策略。下一步,我们将重点关注训练后的 性能指标,如 mAP (Mean Average Precision) 和召回率 (Recall),以评估当前模型的有效性。